搖滾樂與精神分析
搖滾樂與精神分析
青春夢 英雄歌
青春或許是一種態度
或許只是一場夢
或許成為眾人的英雄
從聽覺感官出發,找尋記憶深處的自我
透過精神分析的理論,嘗試敲開搖滾樂的大門
聽見喧囂的孤獨、英雄蛻變的旅程
探索每一個人心中曾經反叛的靈魂
【時間】2017/11/11(六) 09:00-17:00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5號2樓之一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址)
【主辦單位】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工作坊日程】
時間 |
主題 |
講者 |
主持人 |
09:00-10:00 |
搖滾英雄之路 |
單 瑜 |
許欣偉 |
10:00-11:00 |
Yes,前衛搖滾, 共有的孤獨與精神分析 |
黃世明 |
|
11:00-12:00 |
寓言:當一顆石頭堅持不要滾 |
蔡榮裕 |
|
12:00-13:30 |
午休 |
||
13:30-14:30 |
搖與滾的奧德賽 |
劉心蕾 |
楊明敏 |
14:30-15:30 |
夢中的搖滾樂 |
唐守志 |
|
15:30-15:50 |
休息 |
||
15:50-17:00 |
綜合討論 |
全體與會者 |
【講者簡介】 (依姓氏筆畫順序)
唐守志:居善醫院主治醫師
許欣偉:英國東倫敦大學精神分析研究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監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
單 瑜:精神科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黃世明:精神科醫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研究」學院碩士,現任心身美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台灣精神分析學會監事
楊明敏:精神科醫師、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博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劉心蕾:諮商心理師,現從事私人執業,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蔡榮裕: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長、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督導、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
【主題介紹】
一、搖滾英雄之路 / 單瑜
未滿20歲巴布狄倫搭著一輛雪佛蘭四人座車橫跨美國的中西部,踏上了紐約的格林威治,為了尋找那些他曾在唱片中聽過的著名歌手:大衛范朗克、佩姬席格、艾德麥克迪....「最重要的,我想來找伍迪蓋瑟瑞」年輕的狄倫如是說。不消數年,青年狄倫已經成為一整個世代的「代言人」、「這個世代的良心」。崇拜他的粉絲朝聖似地聚攏在他的住所,他們大聲歌唱希望狄倫可以走出家門,扛起這個世代的責任,帶領他們去個什麼地方。但狄倫卻說:我所做的只不過是唱幾首坦率的歌,我與人們所說為其喉舌的世代之間沒有多少共同之處,我根本不認識幾個那個世代的人,我只代表我自己。
佛洛伊德1921的著作「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開啟了個體心理學與群體心理學的連結,「認同」與「自我理想(ego ideal)」的概念在當時問世。我們關心群眾也關心英雄的命運,爬梳佛洛伊德文本內容以及回顧巴布狄倫自傳中透露的心路歷程,嘗試探尋搖滾樂連結個人與群體以及創造英雄(無論英雄本人是否同意)的心理學意義。
二、Yes,前衛搖滾,共有的孤獨與精神分析/ 黃世明
儘管頗有事後強作解人的嫌疑,回憶起來,我往往寧可認為:16歲那年當我第一次聽到Yes合唱團的Owner Of A Lonely Heart時,彷彿就為我往後的人生定下了基調。幾個人生中重要階段的抉擇之時,好似Jon Anderson(Yes的主唱)的聲音不斷在腦海裡盤旋著:” See yourself, you are the steps you take/You and you and that’s the only way…Watch it now, eagle in the sky/How he dancin’ one and only…"我當時認為我獨自一人發現了孤獨,畢竟從來未曾知道身邊有人曾有過這樣的孤獨感受;卻從來沒想過,透過發現Yes的音樂、發現前衛搖滾,我發現了別人和我共有著孤獨,而發現這共有的孤獨令我不會那麼孤獨....這共有的孤獨透過音樂與歌詞傳遞,一開始只是模模糊糊的好奇,隨著聆聽、隨著熟悉,一些線索越形明確,令人想一探究竟。
這次的演說呈現,可視為我個人對這共有孤獨在當年的驚鴻一瞥之後,想一探究竟之欲望的後續。若我們說,這樣的一探究竟,也可以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去看看共有孤獨與自戀的關係、去想想青少年在伊底帕斯主題中的通透工作,又有何不可?
三、寓言:當一顆石頭堅持不要滾 / 蔡榮裕
吉他放在骨盤前,用手指撥弄著,加上搖擺著屁股,
喜歡搖滾樂是年輕人的事,到了中年,還喜歡搖滾樂,尤其是巴布狄
還有,在搖滾樂裡,我們要了解的是荒誕,還是正義呢?
四、搖與滾的奧德賽 / 劉心蕾
玩搖滾的人有一種「態度」,這態度標示著你是否是個真正的Roc
Rocker們赤裸裸地吟唱橫流的慾望,血淋淋地把暴力展演在舞
什麼是做自己?反叛的對象是誰?為什麼要追求夠重夠硬的音樂?樂
五、夢中的搖滾樂 / 唐守志
我做了一個夢,Moon River這首歌的旋律在夢中響起。這夢有很多劇情,每句歌詞都變成了每個場景,我在這些場景中變化穿梭,就像是經歷一幕幕的戲。到了最後我來到了有如電影院螢幕般的大黑板,上面排滿代表著前面場景的圖像,一塊一塊的聚集排列著。音樂聲又再度響起,隨著歌詞一句句的唱出,每一個區塊的影像就依照順序一個個被點亮,這一塊一塊的部分將整個段落拼湊起來時,整個畫面都亮了起來,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然後我就醒了。我是甚麼時候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呢?
在想演講主題時,我想到從聽覺的這一種感官模式來看,精神分析的聽和聽搖滾樂的聽是不是有甚麼相同的元素在其中呢?個案是不是也在聽他心中的旋律呢?這又面臨了一種焦慮,我對精神分析複雜性的無所適從,以及我對搖滾樂的難以言說呢?那些在我過去生活的記憶中,每首歌彷彿就標誌了一段回憶,回憶裡有一些場景在旋律當中也包含許多感覺,這些歌是怎麼進入我的生命跑到我的記憶並且在夢中又重新響/想起這相同的旋律。即使到現在我也還不確定我的淺意識想要唱給我聽的是甚麼呢?而我又要如何講下去呢?...
【費用】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
免費參加,惟名額有限,請務必事先報名 |
一般人士 |
1,500元 |
學生 (請出示國內有效學生證) |
1,000元 |
【報名與繳費方式】
請至課程網頁「即刻報名」處填寫報名資料,並依照匯款通知完成繳費。
【注意事項】
1. 退費:課程前一日16:00前取消可全額退費,2017/11/10,16:00後恕不退費。
2. 學生身份報名者請於開課當日報到時出示有效學生證,以便順利入場。
3. 洽詢: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