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精神分析高雄秋季班講座: 精神分析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基礎課程
2015精神分析高雄秋季班講座: 精神分析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基礎課程
Kaohsiung 2015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tic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在每個臨床相遇的片刻,除了心理病痛和精神症狀,臨床工作者可以感受觀察到無所不在精神動力以及它如何影響精神症狀的形成和維持。許多心智活動是被潛意識影響的。童年經驗配合著遺傳基因的因素而形塑了成人,而深入了解每個人獨特的內在經驗是改變的第一步。精神分析動力取向心理治療的學習,讓我們深入潛意識的探索,試圖更貼近人的內在世界。
2015年精神分析高雄講座,我們從精神分析的理論基礎出發,回到精神分析臨床實務的探索與反思,讓參加者更加了解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歷程。
(本課程共10堂課,為純理論課程,不含督導和臨床實務操作)
【時間】2015/09/16 至 2016/01/06,週三晚上7:00-9:00
【地點】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高雄醫學大學 第一教學大樓一樓109教室
【對象】不限於臨床工作者,歡迎對精神分析有興趣的社會人士參加
【協辦單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精神科、無境文化
【繼續教育學分】本課程申請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繼續教育學分中
【課程內容/講師】
日期 |
主 題 |
講師 |
09/16 |
佛洛伊德落伍了嗎? -精神分析基本理論 Basics of Psychoanalytic Theory |
許宗蔚 |
09/30 |
讓改變成為可能 -心智改變的歷程 The Process of Psychic Change |
葉怡寧 |
10/07 |
願意讓我了解你嗎? -評估與整合陳述Assessment and Formulation |
李俊毅 |
10/21 |
有界限的愛 -治療結構和治療態度The Analytic Frame and the Analytic Attitude |
葉怡寧 |
11/04 |
「夢的解析是邁向潛意識的康莊大道」 -夢 On Dreams |
黃世明 |
11/18 |
住在心中的大騙子 -防衛與阻抗Defenses and Resistance |
李俊毅 |
12/02 |
治療中必須承受之重 -移情Transference |
莊慧姿 |
12/16 |
治療師的訓練與養成 -反移情 Counter Transference |
莊慧姿 |
12/30 |
詮釋的藝術 -潛意識溝通Unconscious Communication |
李俊毅 |
2016/01/06 |
永無止境的自我追尋?無法結束的分析? -結束治療Working with Endings |
葉怡寧 |
【講師介紹】(依課程順序)
許宗蔚: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
葉怡寧: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李俊毅: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黃世明:精神科醫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研究」學院碩士,現任心身美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監事
莊慧姿:臨床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行科所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課程詳細內容】
Lecture 1: 精神分析基本理論 Basics of Psychoanalytic Theory/許宗蔚醫師主講
精神分析學說自佛洛依德創立以來,至今已超過百年。隨著歷史的演進,精神分析的理論有了不同的發展,而當代精神分析看事情的焦點也跟百年前佛洛依德時期不盡相同。本堂課將透過歷史的角度介紹精神分析百年發展的重要沿革。
文獻參考:
1) Freud (1915): ‘The Unconscious’, S.E.14, pp 166-204
2) Freud (1916-17):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Lectures 1-4. S.E.15, pp 15-79
Lecture 2: 心智改變的歷程 The Process of Psychic Change/葉怡寧醫師主講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形容人的心智改變的困難。精神分析研究過去經驗在潛意識中的遺跡,但這樣的探索真的可以造成改變嗎?讓我們一起看看心理治療如何讓改變成為可能。
文獻參考:
1) Lemma, A. (2003)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John Wiley & Sons: Chapter 2
2) Strachey, James. (1934). The nature of the therapeutic action of psycho-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15, 127-159.
Lecture 3: 評估與整合陳述 Assessment and Formulation/李俊毅醫師主講
個案帶進治療室的「症狀」,往往是一種內在衝突與外在現實妥協的結果,它非但只是冰山一角,更可能藉此蒙蔽治療者的視野。請揮別DSM,聚焦於症狀背後的象徵意義以及在移情關係中透露出來的心理動力。精神分析的評估在於探索症狀底下盤根錯節的心理脈絡,並且預示了相關分析情境即將現身於治療室中。
文獻參考:
1) Lemma, A. (2003)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John Wiley & Sons.
2) Coltart, N. (1987).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for Suitability for Psycho-Analytical Psychotherapy. Brit. J. Psychother., 4:127-134.
3) Hinshelwood, R.D. (1991). Psychodynamic Formulation in Assessment for Psychotherapy. Brit. J. Psychother., 8:166-174.
Lecture 4: 治療結構和治療態度 The Analytic Frame and the Analytic Attitude/葉怡寧醫師主講
準時開始準時結束、使用躺椅、分析師的中立態度…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常給人規則繁多,缺乏彈性的印象。到底這些治療結構和治療態度的用意為何?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文獻參考:
1) Lemma, A. (2003)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John Wiley & Sons: Chapter 3
2) Sander, J. et. al.(1992) The Patient and the Analyst. Karnac book: pp 13-23
Lecture 5: 夢 On Dreams/黃世明醫師主講
在我們清醒時的精神活動中,夢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呢?夢(對清醒的我們來說)有意義嗎?它的意義又是什麼(哪些)呢?夢的材料由何而來?不同的夢之間有什麼顯著的共同特徵?夢又讓我們對精神活動如何運作指引了什麼新的理解可能?...即使二十一世紀最先進的睡眠生理知識,也無法對這些問題提出令嚴肅思考者滿意的答案。但在前述提及的這些問題上,佛洛依德是個破冰者,他幾乎以一人之力完成的「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整理了在他之前幾乎所有相關的科學文獻,而又從中另闢蹊徑,顛覆了此前對「精神」(Psyche)的了解。在這堂課中,我們將以一些書中的實例為大家介紹「夢的解析」這本書,並從中反思一些關於夢與潛意識精神運作的問題。
文獻參考:
1) Freud S.,《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 S.E. IV-V, pp.3-621(中譯:《夢的解析》,孫名之譯,左岸文化)
2) Freud S.,《On Dreams》, in S.E. V, pp.633-686.
3) Pontalis J.-B., 《Entre le rêve-objet et le texte-rêve》, in
Lecture 6: 防衛與阻抗 Defenses and Resistance/李俊毅醫師主講
為了對抗心中難以招架的假想敵或是難以忍受的創傷經驗,人們改變認知、感覺、思考,讓自己無法察覺到危險的逼近;耽溺於這樣的錯覺卻讓人們逐漸遠離現實感,終於因為過於病態的模式而進入了治療室。然而,在治療室的個案會乖乖「認錯悔改」嗎?當然不是,他們抗拒改變,在移情關係中可以一窺究竟。
文獻參考:
1) Lemma, A. (2003)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John Wiley & Sons.
2) Freud, A. (1936) 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ce. London: Karnac Books.
Lecture 7: 移情 Transference/ 莊慧姿心理師主講
「當人們在別人身上再度找到自己,他們便開始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哥德式話語轉譯於診療室躺椅上的人們展演猶如一場生命的愛恨膠捲,隨病人對治療師的愛與恨之移情開展漸次地揀洗映鏡透澈的自己。
文獻參考:
1) Freud, S., (1912) Papers on Technique, ‘Recommendations to Physicians Practicing Psycho-Analysis’. S.E.XII, 109-120.
2) Freud, S., (1912) Papers on Technique, ’ The Dynamics of Transference‘ S.E. XII, 97-108.
3) Sandler, J., Dare, C. and Holder, A. (1973) The Patient and the Analyst. London: Maresfield Reprints. 37-60.
Lecture 8: 反移情 Counter Transference/ 莊慧姿心理師主講
「診療室裡的時時刻刻,治療師有自我覺察的必要」治療師也有七情六慾,如何透過嚴謹的專業訓練養成有能力自我審視以恪遵維護病人最大福祉的治療倫理是精神分析相當重視的訓練環節之一。
文獻參考:
1) Freud, S. (1915) ‘Observations on Transference-Love’: S.E.12, 157-171.
2) Sandler, J., Dare, C. and Holder, A. (1973) The Patient and the Analyst. London: Maresfield Reprints. 61-70.
3) Heimann, P. (1950) ’ On countertransference’, IJPA, 31:81-84.
Lecture 9: 潛意識溝通 Unconscious Communication/李俊毅醫師主講
個案的口語表達、夢、想像、玩笑、肢體語言、遲到、缺席、甚至沈默,往往不經意洩漏出潛意識想法;治療者藉由聆聽、觀察、詮釋,深刻發掘並且讓個案了解造成這些「心靈痛楚」的行為與思考模式。
文獻參考:
1) Lemma, A. (2003)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John Wiley & Sons.
2) Makari, G., Shapiro, T. (1993) On Psychoanalytic Listening: Language and Unconscious Communication. J. Amer. Psychoanal. Assn., 41:991-1020.
Lecture 10: 結束治療 Working with Endings/葉怡寧醫師主講
精神分析是永無止境的追尋和探索,但是治療卻必定有個終點。佛洛伊德在「可終止與不可終止的分析(1914)」中稱精神分析為「不可能的專業」,他也提到一些分析結束時的理想狀態。到底如何才是分析完美的句點?當個案與治療者共同(或單方面)決定為治療畫下的句點後,又會遇到什麼狀況,甚至阻礙? 讓我們一起探討。
文獻參考:
1) Lemma, A. (2003)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John Wiley & Sons. :Chapter 8
2) Freud, S. (1914). Remembering, Repeating and Working-Through (Further Recommendations on the Technique of Psycho-Analysis II). S.E. Volume XII :pp 145-156.
3) Freud, S. (1937). Analysis Terminable and Interminable. Int. J. Psycho-Anal., 18:373-405.
4) 長期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基本入門(中文版) , by Glen O. Gabbard, M.D., 陳登義 譯, 心靈工坊
【費用】
|
2015.08.31(含)前 早鳥優惠 |
2015.09.01(含)後 及現場報名 |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
免費參與 |
|
一般人士 |
5,000元 |
6,000元 |
學生(請出示國內有效學生證)、協辦單位人員 |
3,000元 |
4,000元 |
※ 單堂報名800元。
【報名與繳費方式】
請至課程網頁「即刻報名」處填寫報名資料,並依照匯款通知完成繳費。
【注意事項】
1. 退費:課程開始前十天,可退款項80%,之後恕不退費。
2. 學生身份報名者請於開課當日報到時出示有效學生證,以便順利入場。
3. 課程證書將於最後一堂課現場發放,請學員記得領取。
4. 本課程相關疑問請洽詢:[email protected]